今天下著大雨,原本龜縮在家躲雨的我,還是得為了TSOL讀書會的場地而遠征台北繳錢。

沒想到就這麼出現一段小插曲...

 

TSOL 中華民國組織學習協會,是一個小小的學習社群;

多年來我一直很習慣它在花花世界的低知名度...

做學問嘛...總是沒有網拍吃吃喝喝這些大眾議題來得吸睛。

(謎之音:很多人想到讀書就累好不好...)

 

今天為了繳費,去找高樓層的財務姐姐,

她一邊抄著單位名稱,一邊說:"...這間我沒聽過..."

我大腦裡的錄音機瞬間啟動-->>>

 "喔~我們是個很小的社團啦...可是我們10歲了喔,以前都是服務公務人員..."(還沒播完...)

財務姐姐突然充滿驚喜地大變身...(謎之音:沒錯沒錯!就是這個表情!!)

雙手捧在心窩口,開心地說:"甚麼!!居然還有這種社團在服侍我們!! 這種好康我怎麼都不知道..."

接著姐姐開始倒心靈垃圾,說她每天多累多累多生氣...( >>垃圾內容快轉跳過>> )

我只是淡淡地微笑,口頭邀請姊姊來參加我們10/26開始、學習如何變快樂的讀書會;

姊姊也很認真地記下來了。

 

從高樓層往下走,深深留在我心裡的,是財務姐姐開心的表情和"服侍"兩個字。

聽見有自己工作身分別所屬的專門社團,就像迷途的人在暗夜,看見家中那盞為自己而亮的燈;

那該是何等的欣喜,這部分我可以理解。

 

我不能理解的,是"服侍"兩個字。

 

雖然在辦公區只能小聲交談,但話音應該還不至於偏差如此之多。

腦中更多的思考,是"服務"與"服侍"兩詞的差別。

從救國團到協會,從單純的勞務志工 到 參與服務學習課程,

這麼多年來,"服務"一詞給我的概念,除了行有餘力的付出;更多時候是相對與平等的關懷。

"服侍"一詞,隱含階級意識,是一種上下有別、立場相異,並含有外控型制約機制。

如果說,"服侍"偏重外在歸因的驅動力,那"服務"就是偏重內在歸因的動機。

用白話來說,"服侍"行為往往會因為社會道德風俗、體制、獎懲...等外在因素而出現/執行;
"服務"則是發自內心、自願的,比較接近台語"歡喜做甘願受"的狀態描述。

 

除了不知不覺又從圖書館扛了6本書回家,差點弄壞包包之外;

我想,以上這些思量,該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~~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dywu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